旬陽縣堅持“發揮旬陽縣3萬畝的漁業養殖水面優勢,助推群眾產業脫貧,讓老百姓見效益,得實惠”的發展理念,把水產養殖和漁業建設作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助推“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抓手,通過宣傳引導、技術培訓、項目支撐、示范引領等有效措施,極大地調動了群眾發展水產養殖的積極性,旬陽縣水產養殖產業發展呈現出蓬勃的良好態勢。
推廣主導品種,發展特色漁業。根據立地條件和漁業發展現狀,按照分區域、分品種、分季節的漁業推廣工作要求,確定漁業推廣的主推技術和主導品種。旬陽縣近些年來不斷提升“冷水魚”的養殖水平,延伸了大鯢、鱘魚、虹鱒養殖的產業鏈。旬陽縣水利局聯合相關單位對全縣貧困戶有條件發展水產養殖產業的進行摸底登記,制定漁業產業扶貧工作計劃,助力產業精準扶貧。通過政策、資金引導,技術服務支持,全縣共有380戶,1026人實施了水產養殖,養殖面積達到2800畝,漁業產業實現人均增收1300元。為全縣提供了良好的產業扶貧開發之路。
培養示范基地,帶動產業發展。2017年,旬陽縣秦家塔村通過組成專業合作社,不僅吸納了周邊226戶群眾參與發展漁業養殖,而且解決了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秦家塔村漁業養殖場一年見效益,養殖規模和水平不斷上升。極大的帶動了周邊群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目前,秦家塔226戶農戶通過發展水產養殖走上了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加大項目爭取,夯實發展基礎。旬陽縣堅持以漁業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編制漁業養殖技術扶貧規劃。為了降低貧困戶從事漁業養殖的盲目性,旬陽縣水利局牽頭組織培訓稻漁綜合種養技術、家庭坑塘養殖技術推廣培訓,將作為一項重要的產業精準扶貧項目,鼓勵水產養殖企業、經濟合作組織,積極參與產業幫扶。為深入推進稻漁綜合種養工程建設,切實發揮貧困戶的帶動效益,2017年11月13日至17日,縣人大帶領旬陽縣水田較多,條件好的4個鎮鎮長、縣漁業協會會長養殖大戶、漁業技術推廣人員到四川省成都市考察學習稻魚綜合種養技術,將稻魚綜合種養技術作為旬陽縣農業產業扶貧的重要抓手來推動。先后舉辦藕塘養殖技術、大水面增養殖技術培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優化產業結構,培育品牌漁業。旬陽縣整合貧困戶的閑置田地,通過土地流轉,改造農村荒蕪土地,以水產養殖合作社、養殖大戶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讓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分紅或參與生產經營等方式發展水產養殖。旬陽縣水利局派出4名水產科技指導人員深入到21個鎮幫助指導貧困村,找準脫貧產業、制訂扶貧規劃,突出水產養殖產業發展在脫貧攻堅中的優勢地位,以貧困戶脫貧為核心,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為載體,強力推進“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漁業產業扶貧攻堅模式。未來三年,將指導創建多個特色養殖產業示范場;培育養殖增收示范村,每個鎮將要培育1個以上特色養殖品種品牌。根據旬陽縣水域條件,積極發展大鯢、金鱒、鱘魚等冷水性魚類養殖,發展“稻田養魚”等。逐步形成特色顯明,效益良好的水產養殖產業發展新格局。
開展“幫送結合”,引導產業發展。旬陽縣水利局加快編制特色養殖產業扶貧規劃,進一步明晰幫扶思路和幫扶措施,結合現有的幫扶政策,把水產科技推廣的新技能和新技術全面普及到基層,落實到貧困村、貧困戶之中,使廣大群眾能夠用最新的水產科技推廣技術提高致富脫貧能力。不斷強化龍頭企業的對接合作,大力創建現代特色產業示范區,加強信息管理、搭建產品銷售平臺,著力幫助指導貧困村開展水產養殖。堅持以涉漁企業、合作組織、科技示范戶為主體,探索漁業科技服務體系向村戶延伸的新模式,構建漁業科技進企入戶的便捷通道,提高主推品種和主推技術入戶率;不斷加強技能培訓,尤其是對示范戶、生產大戶、專業合作組織等人員的專業培訓,增強致富能力、創業能力和帶動能力。
創建水產養殖技術搭建交流平臺。為了讓各鎮的貧困戶在從事漁業產業扶貧過程中能互相交流、互相幫助。旬陽縣水利局設立了“旬陽縣水產養殖技術交流”微信群,邀請全縣稻漁種養戶、養殖貧困戶、鄉鎮水產技干、技術專家入群,大家圍繞稻田標準化建設和養殖技術進行熱烈的討論,對于個別貧困戶在養殖過程中提出的技術性難題,河務水產管理局技術人員及時聯系專家進行業務指導和幫助,讓從事漁業產業的貧困戶在技術和市場上相互交流、共享發展。同時組建了旬陽縣漁業協會,充分發揮漁業協會的培訓帶動指導作用,積極推進旬陽縣漁業產業扶貧。
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各方參與。編寫《2017---2019年水產養殖產業精準扶貧工作方案》,明確未來三年脫貧攻堅水產養殖發展目標和責任分工,認真總結精準幫扶工作的好經驗,提取好做法,廣泛收集水產養殖產業助推扶貧脫貧的典型事例,編印成冊,宣傳引導廣大群眾發展水產養殖。對積極發展水產養殖的農戶或專業合作社,在政策上予以傾斜。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引導和扶持養殖龍頭企業入駐貧困村開辦養殖場和養殖基地,指導貧困村建立養殖專業合作社,把產業發展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使水產養殖項目基地建設的引導和輻射作用更加突出,用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幫扶貧困群眾走上小康路。